研究歷程

►初創社團 | ►成員遴選 | ►主題架構 | ►內容探討 | ►進行訪談 | ►實地探訪 | ►網頁撰寫 | ►研究心語


►研究心語

《黃品傑》

我們發現其實大部分的林口在地人都不太了解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及背景,但竹林山觀音寺卻是林口人重要的信仰中心。現今大部分林口年輕人都是從其他縣市搬過來的,平常因為工作壓力較大、休閒娛樂多,自然不會想花更多時間去了解當地歷史故事,甚至很少去寺廟走動或祭拜。

雖然我不是林口在地人,但是我想了解竹林山觀音寺,因為我所就讀的學校──康橋國際學校就位於林口區。竹林山觀音寺的工作人員為了讓廟宇與信眾有更多連結,所以舉行了許多傳統祭典,包括:放水燈、殺豬公、子弟戲等習俗。

網界博覽會的成員們為了解決大家不認識竹林山觀音寺的問題,所以透過社團時間,希望可以讓林口人重新認識它,同時,社員們更了解以前及現在的竹林山觀音寺。

《賴世依》

透過竹林山觀音寺廟宇的研究,讓我理解到了許多當地民間故事及廟中建築的奧妙,包括了可見的38根千年檜木所做的柱子,以及精緻的雕刻和充滿威嚴的佛像,樣樣都讓人無法忘懷。

雕刻上許多關於知足常樂的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他的精細程度,而是故事當中用簡短的字句就表達出整個故事的意思,這種巧思更加令人驚艷。

廟中足足有六萬盞的光明燈要查詢也非常便捷,只需輸入家中電話號碼就可以查詢自家點的光明燈,這種系統融入進了廟宇當中也代表了傳統與現代化的結合,絕對是一項極佳的概念,令人們在摩登時代來臨時也不忘去參拜。

總體來說,竹林山觀音寺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廟宇、信仰中心,而是一項傳承了數百年歷史的宏偉建築,更是傳統融合了現代技術(環保、新穎)的代表之一,因此,竹林山觀音寺肯定是一個極具特色以及歷史文化的建築。

《張芸瑄》

我覺得這次的社會歷史探究很有意義,因為從查資料與採訪的過程中,提到在清朝、日治時代,以及現今竹林山觀音寺的樣貌,並且還清楚的認識到早期中國人是如何來到台灣的,甚至是現今林口陣頭演變,如子弟軒社表演方式及特色等。在採訪的過程中,廟方人員還針對我們所提的問題進行更多的延伸與補充,例如:殺豬公儀式的轉變,以前是家家戶戶都會養豬,他們把豬當成是最重要的財產,所以才選擇把豬獻給神明,而不是其他動物,甚至他們認為把豬殺掉是一件很捨不得的事,但是這個儀式到現在卻演變成要請別人來養豬,把豬養得又肥又大,然後拿去比賽。讓我忍不住反思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又該如何與時俱進找到一些較合適於現在的祭祀方式。

《魏羽彤》

竹林山觀音寺是林口一個很重要的信仰中心,它也是林口最大和老派的寺廟。許多人有問題或祈求平安健康時,都會來拜竹林山觀音寺。可是我們在採訪時,發現雖然都是林口在地人,但還是有人不太了解竹林山觀音寺,因此我們透過這次的社團時間,慢慢依照研究步驟來了解竹山觀音寺的歷史。從清代、日治時代查到現代的竹林山觀音寺,內容不但包含歷史、節慶,還講了竹林山觀音寺遇到的困難,像:在日本人的統治下,我們又該如何堅守自己的信仰,所以我們想要讓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陳柔羽》

在研究過程中,我曾幾度想放棄,因為關於網路上的資料不但很複雜,有些甚至根本查不到,所以老師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很好研究的機會,我們可以將問題列出來,再去訪問當地的耆老或是歷史文化工作者。在廟宇進行訪問時,我才發現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對照到我們查到的資料,還能針對內容進行一個篩選,原來這就是做研究的意義,希望我能藉由這次的資料蒐集與編寫,讓更多人認識林口的地方特色!

《楊秉真》

經過這次的研究計畫,讓我更了解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從中得知原來每個慶典活動的背後,都有它歷史故事的來源與意義,也發現原來從一個地方的建築遺跡,能讓我知道日本與竹林山觀音寺的關係。在這次的親自探查中,知道了許多網路上找不到的資料,竹林山觀音寺的中元節,原來是跟械鬥時期的故事有關,還有清代、日治及現代的觀音寺的演變,都可以與我們歷史課本所講的事件連結在一起,也讓我這個從外地來的學生更認識林口歷史文化。

《張銜容》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探訪整個準備過程,訪問就是完整資料的驗證。其實事後我發現我們的問題有點少,在地受訪者分享很多的資料,像是拜拜的時間,或有沒有參與過竹林山觀音寺的活動。受訪者分享兒時上學時,看到路邊有人在殺豬公,或者是見證竹林山觀音寺二次的改建過程,如有從鐵皮屋改成富麗堂皇的廟宇等等。在採訪的訣竅中,我們應該要把問題銜接好,不要停停頓頓的提問,有相關感到好奇的問題,可以接著連續提問。而最後整理採訪資料中,我發現和在我查到的資料不一樣,像:竹林山觀音寺在之前有重建過變成鐵皮屋,但網路上沒有寫這一點。我們可以藉由這次的採訪來知道老師童年與竹林山觀音寺的回憶 ,藉此知道竹林山觀音寺特色有與對林口歷史的認識。

(圖:網頁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