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與九年一貫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 1. 語文領域:訪問邀約、採訪、撰寫專題內容、發表心得感想。
- 2. 社會領域:擬訂專題研究方向、實地到訪竹林山觀音寺。
- 3. 綜合活動領域:整合訪問、網路及書面等各項資料,共同完成專題網頁製作。
- 4. 資訊科學:資料搜尋、網頁設計。
- 5. 學校本位課程(自主學習):學習各種專題研究技巧。〈訪談法、資料蒐集與整理等。〉
- 1. 為了對竹林山觀音寺有更深入的認識,我們透過實地到訪(竹林山觀音寺),來認識竹林山觀音寺建築及歷史等。
- 2. 我們透過蒐集網路資料和採訪了解竹林山觀音寺並整理資料。
- 1. 人物專訪:透過參訪活動,讓我們了解竹林山觀音寺歷史。
- 2. 踏查體驗:竹林山觀音寺參訪體驗,讓我們進一步的了解竹林山觀音寺建築與供奉神明。
- 3. 思考活化:竹林山觀音寺廟宇的改建及翻修,見證林口發展演變:從有許多傳統工廠設立的地方,變爲商業興隆的新都市,也成為人口不斷成長、外縣市居民不斷移入的地區。
- 4. 終身學習:藉由我們的研究,讓來自各地到林口康橋就讀的同學,也能對林口有更深認識與感情。
- 1. 在地居民:接受我們專訪,並分享與竹林山觀音寺有關的活動。
- 2. 社大老師:接受我們專訪,與我們分享相關祭典活動。
- 3. 竹林山觀音寺:安排我們實地採訪。
- 1、一手資料:透過參訪,錄影整個流程,整理逐字稿,並取得受訪人的同意後再用。
- 2、二手資料:
(1)竹林山觀音寺網站:竹林山觀音寺建築與歷史,相關資料。
(2)書籍報章雜誌:引用方式是註明這些資料的出刊日、期別、作者及出版社。
(3)網路上的資料:經過閱讀再重新整理改寫,並註明主要參考資料的網址。
請解釋說明貴隊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電話、Email | 受訪者的邀約與聯繫、一手資料的蒐集。 |
網際網路 | 利用網際網路蒐集二手資料。利用網路平台進行組員間資料或心得的分享及資料上下傳的處理,並統計整理資料。 |
錄音筆、手機 | 將訪問過程全程錄音,幫助訪問稿整理。 |
Chromebook | 寫一封信並提出問題,在訪談時可以詢問竹林山觀音寺志工。 |
數位相機 | 拍攝平時研究工作及參觀、訪問、實習的影像紀錄。 |
電腦軟體 | Google雲端硬碟、Coggle、Google文件、Google試算表、Google表單...等。 |
參加此次專題研究計劃的學生代表著各自鄉土社區的大使,負有向全世界觀眾介紹本鄉本土特色的使命。請解釋說明貴隊用什麼樣的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貴隊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我們的資料來源可分兩類:
發現和驚奇
林口為臺地地形且鄰近海口,冬天容易起大霧,在明鄭時期,交通不便利、漢人還沒有大量移入。等到清領時間,大量漢人從中國移居,泉州三邑人移民於此,並帶入他們文化與供奉觀音,祈求當地能平安順利、因此觀音媽信仰成為林口在地人、口耳相傳的信仰中心。
從竹林山觀音寺廟宇的改建及翻修,見證林口發展演變:從有許多傳統工廠設立的地方,變爲商業興隆的新都市,也成為人口不斷成長、外縣市居民不斷搬去的地區。在新、舊改變的過程中,林口居民發現過往文化漸漸被大家忘記的問題,以及新移來住的居民,有了解的責任,因此舉辦林口子弟戲文化,讓大家能夠再次重視在地傳統與故事,使林口的過往與現在都能繼續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