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疫情爆發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到了全球,臺灣成為受害的國家之一。面對這個病毒,有些產業面臨倒閉的危機,全國產業備感威脅,臺灣政府進行了兼具防疫的應變措施,徵收了口罩工廠生產的口罩。
自從政府開始實施徵收口罩和要防疫政策後,臺灣疫情稍微趨緩,但口罩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疫情爆發初期,臺灣民眾搶口罩的風暴,幾乎天天都發生。面對這些問題,政府積極與民間廠商共同協力合作,成立國家口罩隊,並增加口罩生產線,進行嚴格的把關,持續提升口罩的品質和產量,並努力配合民眾的需求。
(二)口罩國家隊
在疫情爆發初期,臺灣本來口罩日產量是每日188萬片,到現在單日可突破1000萬片的口罩,都因為口罩廠商加班趕工、口罩產線製造商及工具機產業與政府團隊合作組成口罩國家隊,才能在短時間供應民眾大量的需求。
臺灣口罩國家隊的用心,受到各國肯定,也因為有了口罩國家隊,讓國內成功穩住了這次的疫情,也讓國人及外來移民有乾淨、安全的口罩可以戴
。口罩國家隊的幕後功臣除了近三十家工具機械業者,還包含了政府、民間組織企業及口罩原料商、重要零組件等工廠及廠商協力合作。原本每個生產口罩的業者都是競爭對手,但是現在大家都同心協力,日夜趕工,每日生產幾千萬片的口罩,毫無怨言的在背後默默守護臺灣人。
這些口罩工廠從年初到現在,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運作機器、人力加班,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要滿足一般民眾對口罩的需求,也要提供醫院用的專業二級口罩。多虧他們付出,現在臺灣的口罩數量已經可供應給全國人使用,目前也持續銷往國外幫助世界。
(四) 防疫新生活
在2020年初,政府公布限制外地旅客入境政策,當臺灣人返國或外籍旅客入境臺灣時,要附上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鹼報告,並且要自主隔離14天。同時也加強宣導量溫、勤洗手、使用消毒水、與避免集會等觀念,共同來守護國民的健康,緊接著衛生福利部不斷向大眾宣導「室內一點五公尺,室外一公尺」的政策,如果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保持自身安全。當一般民眾在接觸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例如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比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八大類場所,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要全面配戴口罩,未戴者不聽勸告,就可以罰錢。
衛生福利部也會不定期招開記者會,向國人說明現在國家疫情的狀況,也請第一線的專業醫護人員拍攝廣告,提醒民眾要注意的自身健康狀況,並將防疫觀念落實於生活中。
(五) 化危機為轉機
自從疫情爆發後,全球經濟不景氣,臺灣也不例外。疫情衝擊全國產業,讓他們面臨倒閉危機,甚至有些餐飲旅遊業直接倒閉,某些人還因為失業而影響到生計。面對這些問題,政府進行了小額貸款紓困的動作。為了推動經濟,政府還開發振興三倍券。振興三倍券是以一千元真鈔換取三千元的紙本券,臺灣人民以及持有永久居留證可換取。此外,政府還針對於融資、就業、稅務三大面向進行協助,幫助國人度過這次的疫情。
自從政府實施要戴口罩的政策後,幾乎每個人都隨時隨地戴上了口罩,口罩也成為大眾必備的商品。政府官員唐鳳設計買口罩的網站,讓沒有時間排隊買口罩的民眾都有機會買到口罩。透過唐鳳的「口罩供需資訊平台」,民眾可以從這個平台的視覺化地圖,查到離自己較近的藥局領口罩,平台上也會標示各個藥局口罩的庫存量和位置。平台的資訊每十分鐘就會更新一次,提供民眾口罩購買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