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種類與樣式
一般戴口罩撐開來的時候,有一個鋼條的地方我們叫鼻樑線,耳朵上柔軟彈性的耳掛繩,能解決久戴口罩,易讓耳朵疲勞痠痛的困擾,外側隱形可塑彎條,則適合各種臉型,大幅降低臉頰和鼻樑上佈滿壓痕的窘況。相較於平面式口罩,3D立體口罩讓使用者有更寬敞的口罩,所謂立體就是讓鼻子下來之後跟嘴巴之間,可以避免像一般的口罩,一流汗就會顯得悶熱。
董事長回憶起,當年SARS期間很多人買滅病毒式的口罩、活性碳的口罩,也有一般性的醫療型口罩,還有一般棉布口罩,民眾普遍對這四種口罩的用途認識不高,常有誤用的狀況。董事長告訴我們所謂N95口罩,把它定義在抗塵霾95%以上,有95%、99%、99.7%,
N95口罩其實從研發開始,就希望此口罩在PM2.5的塵霾當中,能夠對抗最微小細菌0.1毫米之下,否則我們的呼吸道裡面,另外一種活性碳口罩,一般工作場合較不需要用到,它主要能夠對抗的是甲醛,或者你工作的場合比較特殊,有噴漆業、有重塵霾的化工廠,這種重汙染、細塵霾性的病毒侵入或者是化學體的侵入,他們會用這樣子的東西來吸味。
。口罩國家隊的幕後功臣除了近三十家工具機械業者,還包含了政府、民間組織企業及口罩原料商、重要零組件等工廠及廠商協力合作。原本每個生產口罩的業者都是競爭對手,但是現在大家都同心協力,日夜趕工,每日生產幾千萬片的口罩,毫無怨言的在背後默默守護臺灣人。
目前一般大眾出入各種集會場所,就需要使用三層的醫用口罩,而所謂布類口罩,就是基於不浪費、環保的概念,希望能不斷重複使用。以目前狀況,除非是有生病的人,可能兩到三個鐘頭必須要換一片,但像一般民眾當出入公眾場合,建議一天你至少至少要換掉一片。
目前市面口罩的功用有以下三種用途:
- 一般口罩或紗布口罩:僅能過濾較大之顆粒,僅適平時清潔工作時使用。
- 外科口罩,可阻擋90%以上5微米顆粒,應每天更換,但破損或髒汙應立即更換,適用於醫院,診所等。
- 活性碳口罩:可吸附有機氣體及毒性粉塵,不具殺菌功能,需費力呼吸 或無法吸附異味時應立即更換,適用於噴漆作業或噴灑農藥時。
(三) 口罩戴法
陳董事長與我們分享說,很多人常以為只要把口罩戴上去,就能做好自身的保護,但其實很多人常常把口罩戴在鼻子下面,人家常說病從口入,病毒也會從呼吸道進去,所以正確的做法還是一樣固定鼻樑線,放在你鼻子上面,然後把這兩個口拉開來,布條拉開來確切地密合到你的雙頰,這個才是正確的戴口罩。
因此,當我們在戴口罩時,要先罩住下巴,再覆蓋到鼻子上,當你覺得緊合時,才開始固定鼻樑。當口罩與臉密合時,就不會感覺到有兩個洞口在呼吸。
(四) 物美價廉
國內口罩產能目前每日188萬片,廠商可配合需求擴產至244萬片,供給量綽綽有餘,其中130萬片供國內需求,包括家用及醫療用,足夠供應目前國內需求,臺灣口罩國家隊日產能已達2千萬片。
然全球原物料上漲,各國的口罩也都開始漲價,政府為了讓民眾都能買到口罩,下令禁止口罩出口,還實施實名制限購政策,並管控口罩價格,避免業者哄抬物價。
相較於國外,臺灣的口罩價錢較為親民,美國一片就要大約9.9-24.33元,臺灣一片口罩只要5元。
相較於國外,臺灣的口罩價錢較為親民,美國一片就要大約9.9-24.33元,實名制口罩政策從今年4月開始一直維持「14天領9片」,目前售價45元,相當於每片5元,而指揮中心最新政策將售價再調降,10片實名制口罩售價40元,相當於每片4元。
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無論成人或兒童,實名制口罩政策都調整為每14天10片4元,多1片省5元,未來也不會再讓藥局負擔包裝口罩工作,在口罩出廠前就會完成包裝,以10片為一包。